
2021年的暑期,恰逢2019級民族學本科生班的田野暑期實踐,對于他們來說,這次田野意義非凡。這是他們第一次懷揣着夢想真正的邁出校門,走入屬于他們自己的田野,同學們帶着從課堂上學到的民族學知識,飽讀的書籍,以及對田野展開的心中的滿腔渴望,都即将在這場田野中付諸實踐。
學院為本次田野的安排是三個具體的田野點,而對于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這個田野點,無疑是充滿挑戰的一組。因為它是深處我國與蒙古國邊境的牧區,這一田野點學生被分散在兩個距離30公裡左右的嘎查,對于初入田野的師生們來說,這無疑是巨大的挑戰。
我院麥拉蘇老師,既是2019級民族學本科生班的班主任,又勇敢的擔當起了帶這支隊伍深入田野點的帶隊教師的使命。在學生們的田野即将開展之前,學院的領導烏日院長和麥拉蘇老師就曾親自驅車600公裡連夜趕往田野點踩點,提前安頓學生的住宿和調研等事宜。
2021年7月9日,麥拉蘇老師帶領着小組的10名同學,踏上了前往阿巴嘎旗田野點的旅程。不曾想到,這次田野之旅,為他們留下了許許多多美好且珍貴的回憶,點點滴滴永遠的寫進了學生們的心中。
因有幸陪同學院領導在田野的中期到阿巴嘎旗田野點探望他們,一下車就見到了分别了好像好久的麥姐(我們習慣叫她麥姐,因為她真的就像是大姐姐一樣待我們)和親切的同學們,我特意觀察了一下,同學們的嬰兒肥仿佛還在。
對于我們探望組,這裡的一切還是那麼地陌生。而麥姐和同學們早已經很熟悉了。麥姐像是東道主一樣陪着我們,招待我們吃午飯,依然像以往那樣的親切,照顧着我們。眼前的麥姐,她還穿着平時常穿的運動衣,運動鞋,隻多了一頂普通的防曬草帽。然而,最明顯的變化是,麥姐她曬黑了許多。平日裡皮膚白皙的她曬黑了近5個度。她說牧區的太陽曬。
我仿佛在記憶裡從沒有聽過麥姐抱怨過什麼,相反,她總是願意去傾聽我們那有些無聊的小故事,聽完,麥姐會和我們一起,哈哈大笑。和麥姐相處如沐春風。有什麼事情,她都自己用她那寬闊且善良的内心,去承擔了包容了。她的心像海一樣,盛得下許許多多的驚濤駭浪。
隻是,前來探望的我們,哪能一眼看得到田野的諸多心酸。在這個小組,因為深處邊境牧區,師生們住在當地僅有的一個普通招待所裡,要知道,在牧區,想吃到同學們喜歡的可口飯菜,有多難。于是,每天的一日三餐便成為了一個奢侈的事。因為牧區蔬菜和水果的運輸成本高,這裡想吃到這些價格要比城市高。同學們有些承擔不了。在這種情況下,麥姐充當起了炊事員的重任。每天早上在同學們還沒起床之前,她就去給同學們到牧民家熬好了奶茶。哪位同學吃不好,麥姐心裡也跟着着急上火。
她把無私的母愛,給了自己身邊的學生們。讓學生們的田野,有了媽媽一般的陪伴和照顧。殊不知,麥姐自己的孩子,由于正處在假期,父親在外地工作,隻能獨自一個人留在家中成為短暫的留守兒童,要知道麥姐的孩子也還尚未成年啊。看着她為班級的孩子們忙碌的身影,想着麥姐對自己的孩子,心中又藏有着多少的虧欠和愧疚,麥姐總是默默無聞的奉獻着……
牧區田野點距離遠,麥姐早早的做好計劃,她把自己的車,專程開過來做為田野點的交通工具所使用,在牧區的“搓闆路”上,麥姐的車為學生們省去了多少舟車勞頓。有一天夜裡,班級的一名同學突發腸胃炎,同學們淩晨三四點鐘,開着這輛小車,趕了1個多小時的夜路,把生病的同學送到了旗裡的醫院。生病的同學得到了及時的救治。要知道,在牧區能有一輛自己的車,那真的是給我們這個團隊重要性的保障啊。一整個田野下來,麥姐嶄新的小轎車,變成了布滿灰塵的破舊車,田野裡被挂了無數次的底盤将近報廢,還有被碰壞的尾燈。人人都愛惜屬于自己的财與物,而少有能把自己的心愛之物奉獻出來,供給大家去使用。正因麥姐懷有這樣“舍小我、顧大局”的信念,才能夠用做到事無巨細的提前準備,确保萬無一失,守護着同學們的安全。

在麥姐這樣心血化春雨,潤物細無聲的關愛和感召之下,冰雪聰明的孩子們也被麥老師的人格魅力所感化。她以身作則,時刻用行動诠釋着師德的真正内涵。在當下弘揚高尚師德,傳遞教育正能量的今天,如麥拉蘇老師這般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在屬于自己的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貢獻,把寫滿愛心的種子播灑于教育之中,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之大廈,根基是師德。在伟德首页官网這個充滿溫暖的大家庭,正是因為有這樣默默耕耘的老師,鑄就了我們充滿凝聚力和共同體意識的有愛的團隊。自古,尊師者,厚誼永存夢,深恩永存志;頌師者如春蠶奉絲方盡;贊師者銘志方寸之台,盡以德樹人,教書育人敦敦瀝血之行。在第37個教師節來臨之際,伟德首页官网“身邊的榜樣”師德師風麥拉蘇先進典型事迹,願我們的教師在神聖的教師崗位上閃耀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