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講人:慕石雷 索東楷 2021級博士研究生
内容簡介:
《基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少數民族經濟發展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20年第5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内在要求,各民族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有力保障。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民族地區在各個曆史時期的經濟發展都體現出黨和國家的關心與幫扶,各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在共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共同團結奮鬥和共同繁榮發展中程度不斷加深。新中國經濟發展的70年中,民族地區一窮二白的落後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已經建立起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絕大多數少數民族群衆過上了小康生活。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與國民經濟的融合程度持續加深,發展差距不斷縮小,實現了從經濟融合到文化融合,再到價值觀融合,同時保障了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在此過程中進一步鑄牢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元思考》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21年第5期:本文以元研究為分析視角,在明晰元研究認識論基礎、元研究内容以及元研究反思策略的基礎上,從研究範式、研究内容和研究者三方面回溯和梳理了1998-2021年民族地區既往學術實踐和鄉村振興學術實踐。研究目的在于從學理層面理解和認識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研究進展,為實踐層面貫徹和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理論支持和解決思路。研究再現了民族地區産業、人才、文化、生态和組織"五大振興目标"既往學術實踐和當前鄉村振興學術實踐中的研究現狀,歸納了研究重點與路徑,運用特征提取、比較、辨析等分析策略考察了學術文本的被制作過程。研究發現,當前學術實踐較大程度上體現了對既往學術實踐的延續和傳承,識别了"文化之維"的理論取向和以突出"社會底蘊"為主的案例研究策略;發現了研究内容總體上呈現出由單一領域的"知識再生産"轉向"五大振興目标"相互聯系的多元化"知識再生産"趨勢;研究者有賴于田野調查和研究經驗的積累形成了觀察性和總體性認識。最後嘗試提出未來的研究路徑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