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授 | 伟德首页官网 教師
研究方向:社區研究;民族研究;社會保障
漢族,無黨派人士,法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學碩士學位點負責人;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會理事;中華民族團結進步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内蒙古自治區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智庫專家。
一、學習經曆
2011年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民族社會學專業)。
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在英國薩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法律、政治、社會學學院(LPS)做訪問學者。
二、科研項目
1.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内蒙古農牧民工群體的社會網絡與文化認同研究(13XSH015),已結項。
2.主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自信研究》子課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0ZDA011),已結項。
3.主持:内蒙古社科基金項目:内蒙古社科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現狀研究(2021YB04),已結項。
4.主持:内蒙古自治區教育廳教改項目:産教融合背景下社會工作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JGCG2022041),已結項。
5.主持:内蒙古自治區教育廳科研項目: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内蒙古傳統村落的“塑形”與“鑄魂”研究(NJSZ23008),在研。
6.主持:内蒙古自治區教育廳科研項目:内蒙古邊疆地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典型案例研究(KFSM-SDSK0303)
三、科研成果
1.專著
[1]《皇城根的三個世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4月;
[2]《家庭秩序之變——魏村的養老與婚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2年6月。
2.論文
*《社會支持對農村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基于CGSS 2017年與2021年數據的對比分析》,《内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年第4期;第一作者。
* 《鄉村與中國式現代化的當下實踐——來自義烏的啟示》,《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4年第1期;第二作者。
* 《城市形成過程中各民族的多維互嵌——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為例》,《青海民族大學學報》2023年第3期。
* 《推動邊境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以内蒙古為例》,《中國民族報》2023年5月23日,第6版。中央組部“學習強國”平台轉載。
*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老年人非正式照顧的支持策略》,《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年第2期。
* 《在流動人口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内蒙古進城農牧民為例》,《貴州民族研究》2022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民族問題研究》2022年第11期全文轉載。
* 《近代中國社會轉型與“中華民族”話語結構的形成——兼論杜贊奇(Prasenjit Duara)的<從民族國家拯救曆史>》,《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2022年第4期;第二作者。
* 《社會學本科教學中的“協同合作”研究》,《内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2年第3期。
* 《老齡化農村社區養老的弱反饋模式研究——以W縣魏村為例》,《政治人類學評論》2022年第2期。
* 《内蒙古社會科學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成果的可視化分析》,《内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2期。
* 《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結構與秩序》,《廣西民族研究》2022年第1期;第二作者。
* 《戀愛課火爆凸顯大學生情感教育需求》,《小康》2021年第33期;中央組部“學習強國”平台轉載。
* 《邊界跨越與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廣西民族研究》2021年第5期。
* 《内蒙古呼和浩特社會組織參與城市社區服務的現狀研究》,《前沿》2021年第2期。
* 《回歸“國族”:中華民族複興的基礎與挑戰》,《内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3期。
* 《“太陽花”的誕生與少數民族地區的脫貧緻富》,《内蒙古統戰理論研究》2021年第2期。
* 《内蒙古呼和浩特社會組織參與城市社區服務的現狀研究》,《前沿》2021年第2期。
* 《欠發達地區殘疾兒童及其家庭的社會關照需求研究》,《内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6期。
* 《夕陽下的胡同與朝霞裡的胡同社區——以北京市D區JX社區為例》,《政治人類學評論》2019年第2期。
四、獲獎情況
1.《強化邊疆地區教育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内蒙古邊疆地區教育為例》,國家民委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一等獎(調研報告類),第一作者,2023年5月
2.《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同步現代化的典型案例——來自鄂溫克族的現代化實踐》,國家民委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優秀獎(調研報告類),第一作者,2024年6月
六、聯系方式
E-mail:Lenawei@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