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6日下午,在内蒙古師範大學文史樓244教室,伟德首页官网迎來了内蒙古大學希都日古教授,希都日古教授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和精湛的學術修為,讓在座的師生們感受到了一場别開生面的學術盛宴。參加這場講座的有内蒙古大學、内蒙古師範大學等院校的師生。
希都日古,蒙古族,内蒙古通遼市科左後旗人。内蒙古大學蒙古史研究所博士畢業,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博士後,日本國早稻田大學訪問學者。現為内蒙古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曆史文獻學。已完成國家清史工程項目“清内秘書院蒙古文檔案彙編漢譯”及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蒙古秘史》山川地名研究”,正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元明(北元)時期蒙古高原曆史地理研究”,出版《17世紀蒙古編年史與蒙古文文書檔案研究》等專著并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希都日古教授系統地介紹了民族文字文獻的同時巧妙地穿插了對研究史的細緻回顧與深刻總結。首先,希都日古教授提出,中國自古以來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在發展過程中創造出各自民族文字,記錄本民族的曆史與文化。在中華民族曆史文獻遺存中,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文獻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寶貴财富。
其次對古民族文字文獻與民族文字文獻做了介紹,古民族文字文獻包括盧尼文文獻、焉耆—龜茲(吐火羅文)文獻、于阗文文獻、突厥文文獻、回鹘文文獻、察合台文文獻、西夏文文獻、契丹文文獻和女真文獻。民族文字文獻包括蒙古文文獻(回鹘體蒙古文、蒙古新字即八思巴蒙古文、托忒蒙古文)、藏文文獻、滿文文獻等。
最後希都日古教授提出,研究中國民族古文字文獻不僅是我國民族關系史、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交往史的重要憑據和内容,同時研究中國民族古文字文獻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也是建立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的認識論基礎之一,也是來源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文化意義。

講座期間,師生之間展開了熱烈的互動。在讨論環節,同學們踴躍發言,提出自己在學習中所遇到的難題,滿懷敬意地向希都日古教授請教。教授則以他深厚的學術功底和耐心細緻的态度,逐一為同學們答疑解惑,确保每一個問題都能得到詳盡而準确的解答。這場學術盛宴,不僅讓師生們領略到了希都日古教授的學術魅力,更激發了他們對學術探索的熱情和動力。

我院中國少數民族研究史中心主任謝詠梅教授進行了總結發言。她首先對希都日古教授為此次講座所做的辛勤籌備工作表示了由衷的感謝,并高度贊揚了希都日古教授所呈現的講解,其内容既廣泛又深刻。同時,謝詠梅教授也鼓勵同學們向希都日古老師學習,秉持其對待學術的踏實與認真态度,紮實開展自己的研究工作,多掌握學科語言,勤勉刻苦,用心研讀,不斷提升自身的學術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