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2日晚上7:00,我院在田樓607會議室舉行了博士研究生第92-93期讀書報告會。此次讀書報告會邀請到包鳳蘭教授參加并指導,2024級博士研究生賽薩蒙(老撾)、張宇(蘇丹)兩位同學主講,2024級博士參加了此次讀書報告會。

賽薩蒙同學重點推介了由馬青雲、譚曉明兩位學者發表于《雲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0年第4期)的專題研究《家國與個人——中老跨境婚姻失敗案例的人類學研究》。該論文立足中老邊境地區,通過深入田野調查,系統梳理了因社會文化調适障礙導緻的跨境婚姻破裂現象。研究不僅剖析了婚姻失敗背後的深層文化動因,更創新性地探讨了此類案例對區域跨境人口治理體系和社會再融入機制提出的新挑戰,為相關政策的完善提供了重要參考。
張宇同學分享了尼日利亞文學巨匠奇努阿·阿切貝(Chinua Achebe)的代表作《分崩離析》。這部被譽為“非洲文學裡程碑”的作品,以犀利的筆觸展現了殖民主義與文化碰撞的雙重悲劇:一方面,西方殖民者的文化霸權無情撕裂了伊博傳統社會的肌理;另一方面,部落社會固有的暴力崇拜與排外傾向等内在缺陷,也在曆史轉折關頭成為加速文明解體的催化劑。該作品對理解當代全球文化沖突仍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


在互動環節,同學們結合自身研究方向提出了一系列問題。針對賽薩蒙的論文分享,問題聚焦于跨境婚姻的社會治理、文化适應機制及政策優化方向;而圍繞張宇解讀的《分崩離析》,讨論則延伸至後殖民語境下的文化沖突、傳統社會的現代轉型及文學叙事中的曆史反思。
在總結發言中,包鳳蘭教授特别強調,此類讀書交流形式具有雙重價值:一方面,它幫助跨學科背景的博士生快速融入民族學學術共同體,理解學科核心議題;另一方面,通過不同研究視角的碰撞,能夠打破固有認知邊界,催生創新性研究思路。她鼓勵同學們繼續保持開放、批判的學術态度,在未來的研究中探索更具突破性的學術命題。